东亚上空的外交空气因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而再度紧张。日本受到了来自中国、韩国的强大外交压力。甚至有媒体认为,就连日本最在意的美国也表态“失望”,安倍的处境越发孤立。
然而,如果美国对日本的“失望”仅仅停留在国务院发言人的级别,没有更高级别的官员出来背书,美国的表态更可以理解为一种外交姿态,而缺乏实际意义。从西边和北边过来的中韩压力就可以从东边和南边对冲掉。
情况似乎有往这个方向发展的趋势。1月4日,美国防长哈格尔与日本防卫相小野寺五典举行了据说因参拜事件而推迟多天的电话会谈。期间,哈格尔针对安倍参拜后的东亚态势表示,为了实现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这一共同目标,日方采取措施改善与近邻各国的关系很重要。不过,从披露出的电话会谈内容来看,哈格尔和小野寺五典谈得更多的是如何“强化”同盟关系。
美国高官时隔近10天姗姗来迟的首次表态,并没有对历史问题表态,而是指出了日本未来在东亚地区外交的重点方向,同时也对其加强美日同盟关系的努力给予肯定,总的来说是个比较中性的反应。不过从另一角度看,这种反应可以视作在帮日本稀释外交压力。
这并不奇怪,美国考虑问题一定由现实出发。受制于国内政治和经济问题,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其在远东地区盟友的需求和倚重正在逐渐加强。而2010年开始的中日钓鱼岛争端正映照了这一过程。美国对钓鱼岛主权不持立场,却把其纳入《美日安保条约》适用范围的表态,背后的含义显示了美国希望继续维护二战结束后在亚太的基本盘,而日本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美国代理人”的角色。同时,日本由于对成为“正常国家”的极度渴望,渲染中国威胁,把这种角色扮演推向极致。
尽管如此,美国并不愿意看到由于安倍参拜而引发东亚地区新的不确定因素,因为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也是美国在这一地区的目标。而此次安倍参拜对美国的危害在于,它引发了同盟内部日本和韩国之间的相互不信任,这对美国是一件头疼的事。
在东亚地区,美国并没有建立如同在欧洲形成的“北约”一样的充分组织化的多边军事同盟体系,而更多的是以双边为主的军事同盟。这种相对低水平的同盟结构在效率上的弊端非常明显,同时也会花费美国大量的沟通成本。而日韩之间的争执对本来就有缺陷的同盟关系损失是巨大的,对美国整合同盟关系的努力造成了非常负面的影响。
因此,美国对日本的表态主要意在协调同盟内部的关系,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不过,东亚格局最终要落到中美关系上,而不是看美日关系如何。尽管美强中弱的格局短时间很难改变,但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双方转圜和缓冲的空间正在加大。比如在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问题上,美国事实上承认了中国的主张和行为,这其实也在客观上限制了日本的发挥空间。
(高望,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